2024年11月27-29日,第三十六届全国风能装备行业年会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由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装备分会主办,此次大会选择在曾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的沈阳召开。沈阳在经济上是一个重要的工业重镇,以装备制造业为主,近年来,沈阳也在积极发展新能源。从承办单位沈阳国际软件园和沈阳安拓国际智能制造产业园的阵容不难看出,沈阳当地政府在支持新兴产业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上是有实质性动作的。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装备分会会长柳地在开幕致辞中讲到,截止到2024年7月底,风光合计装机容量达到12.06亿千瓦,提前了六年多完成了我国在气候大会上承诺的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截止10月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到4.9亿千瓦,年底将突破5亿千瓦大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也将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显然可再生能源相继出台的利好政策,为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石。
此次大会的主题是“统筹安全与发展 打造可持续产业链”,整个大会围绕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遵守规律,把握产业发展节奏和速度,坚持创新下的长期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打破内卷局面,携手共建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史立山先生致辞中提出,仅从价格而言,新能源已经成为最有竞争力的发电技术,但须解决间隙性和随机性弊端,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融合源-网-荷-储联动可独立承担能源供应任务的模式转型,同时也提出了新能源发展要从多方面下功夫,多能源结构互补,发挥长板、补齐短板,提高整体能力,为能源市场的新局面发展贡献各自的力量。
在后面各位嘉宾的报告中,也不难看出,有针锋相对的观点,就能源结构性占比上,也是意见不一。我个人认为这是个好现象,因为有了思考,才会有意见相左的情况,更深层次来说,就是更理性了。在这次报告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文忠先生的《探求风电技术创新的大趋势》演讲中的内容。他先引入技术变革的思考,让我们清楚认识到目前大型化机组红利已所剩无几之临界点的出现,再从成本结构进行剖析,继而从系统调节的角度来说难点、理脉络,与台下风电同仁们同温了风电技术的演进历史。其独到之处是将并网和商业化运行定义为第一次技术跨越,将最大风能捕获和成本陡降定义为第二次跨越,将源荷协同定义为第三次技术跨越,并提出寻优模型需从“风、机”二元耦合拓展为“风、机、电”三元耦合的概念,同时提出三元建模和系统软件开发是“源荷协同”风电技术的突破口。主持人协会副秘书长董万里先生在介绍张总时再三称其为清华学子,一场报告下来,与会观众们感受到了张总的思维缜密和前瞻性。这样一位受人尊敬的资深行业实干家,在我看来更像一位学者!这一份对新能源事业的热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
此次大会提到了老旧风场的改造项目(增容、以大代小等举措)的一些探讨,演讲专家认为,从回收周期及效益上来看,对旧风场的改造是非常认可的。同时对大力发展深远海也是定义为广袤的发展空间,从各方面分析,一致认为空间非常大。就这两点,对切身相关的企业来说,无疑是好消息了。但在分论坛中,就中国风电走向国际化市场这个视角上,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市场总监王凯先生就经验分享上来看,他认为海外开发难度大,整个开发周期2~3年,并且还要兼顾各种政治因素,在国外市场空间不断压缩的情况下,国内开发商还相互出低价,把国内的“卷”进一步烧到了国外,这是目前的现状。无独有偶,在邦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樊浩杰先生从实战经验的角度也分享了此观点,在海外市场上竞相杀价的基本上都是国内企业,这不是个好现象。同时樊浩杰先生又直言,对于民企在国内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出海以寻求机会是必然,同时也从各个角度来分享了他的经验,整个过程基本是脱稿,从实际案例来总结分析,让同行们少走弯路,我感觉是非常坦诚和开放的,也引发了现场很多的思考,受益颇多。
除了报告环节,最期待的还是对话环节,因为它是以一种相对轻松的形式来表达一种观点,引申到企业而言,就是一种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这次话题紧扣会议主题,从安全和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展开了讨论。就安全这个观点上,各个嘉宾对安全的侧重角度是不一样的,有侧重于人员安全、电网安全、部件安全、生产过程安全等各方面的。每个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一样,其忧患意识也自然有所侧重,但各位嘉宾都清晰认识到安全意识的缺失所导致的质量问题爆发只是个时间问题。行业快速发展的爬坡路上,难免会忽略一些隐性的缺陷,就拿大叶片长到“无人区”境地的时候,大家才回归到理性的分析。在此次会议上,大家似乎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不是叶片越长发电能力越强!可以说回归理性,是这次对话环节的核心。其次在打造可持续产业链的议题中引发了对产业链垂直整合的利弊,各位嘉宾也是各抒己见,最终聚焦到了产品的竞争力上,这也可能就是最好的答案了。在无人值守上,协会副秘书长侯玉菡女士也是抛出了这个敏感话题,嘉宾在这个环节的回答也是比较谨慎,毕竟现在无人值守也只是刚开始逐渐展开;距离市场的最终认可,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实践。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烈讨论,最后对话环节在侯玉菡女士的总结中落下帷幕,其精简为:安全是核心动力,可持续发展要以科学的态度,在轻松的生活环境下向前发展!
每一次大会的结束,都是下一个征程的开始。期待2025年新能源市场稳中求进,再创辉煌!